图为工作人员在兴隆县六道河镇疏通河道。 本网记者 李国强 摄
本网记者 苏建辉 李莹 娄丽双 邵阳 焦帅 王立群 李国强 李翼
7月28日凌晨,兴隆县六道河镇响水湖村村民王秀梅被一阵急促的水流声惊醒。推开门,浑浊的洪水正顺着门缝涌入屋内,远处的山体在暴雨中发出沉闷的轰鸣。“天像漏了一样,黑沉沉的雨点儿砸在身上生疼。”她拽起女儿和三个外孙女,深一脚浅一脚地向房后的山上转移,洪流正凶猛地冲刷着身后的房屋。
从7月23日18时至29日20时,承德市中南部出现极端降水天气。据承德市气象局统计,全市平均降水量159.9毫米,其中兴隆县最大,为328.7毫米。全县有5个站点累计降水量超过500毫米,其中六道河镇为650毫米,是该站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暴雨过程,相当于6天下了一年的雨。尤其是兴隆县7月27日晚至28日凌晨的这场强降雨,引发的山洪裹挟着泥沙、碎石,冲毁了道路、桥梁和房屋,六道河镇的六道沟、思家岭、响水湖、罗圈厂、朱家沟、小关门和杨家台7个行政村瞬间与外界失联,成为漂浮在洪流中的“孤岛”。
绝境突进:打通生命通道
7月29日10时许,六道沟村党支部书记商桂福在村头断桥处焦急张望。突然,他看到对岸出现了二三十个熟悉的橙色身影——消防救援人员正扛着物资,拉着绳索在湍急的洪水中艰难跋涉。“他们把矿泉水、面包扛在肩上,生怕被水浸湿,看到他们,我就知道有救了。”商桂福回忆道。
当天14时,承德市消防救援支队高新区大队冠峰路消防救援站副站长刘梓丞带领24名突击队员,肩负着探查朱家沟村灾情的重任,踏上了艰险的救援路。原本的乡村道路已被洪水彻底摧毁,队员们时而徒手攀爬湿滑的岩壁,时而蹚过齐胸深的激流。20时,突击队终于抵达朱家沟村一组。刘梓丞带着卫星电话爬到山顶,将灾情第一时间传回后方指挥部。
而这样的突进救援,正在杨家台、响水湖等多个失联村庄同步进行。针对道路未通的村庄,应急救援人员还通过无人机向罗圈厂、朱家沟、响水湖、六道沟、思家岭、小关门6个村投送了食品和常用药品。
灾情发生后,兴隆县迅速整合力量,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设施恢复、抢险救援、安置保障、灾后防疫、灾害调查、媒体服务、安全保障、后勤保障9个工作组,统筹推进救灾工作。河北省消防救援总队、承德市消防救援支队、沧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廊坊市消防救援支队、机动支队及武警部队共524人组成8支救援队伍,携带橡皮艇、卫星电话、发电机等装备紧急驰援。截至7月29日,7个村全部取得了联系。
八方驰援:汇聚救援力量
像朱家沟这样的山村里,短时强降水造成最大的问题不仅是水本身,还有山洪裹挟下来的大量泥沙和碎石。原本的村路被碎石掩埋,河水改道,桥梁被冲断,道路受损成了救援的最大阻碍。
7月28日7时至29日12时,由交通部门调配的10台钩机、9台装载机、8台自卸货车在部队大型机械设备配合下,完成了省道308和涝北线交会处至马营子乡政府4公里道路的修复,为救援车辆开辟了通道。同时,市县两级交通部门组织150人、25台(套)大型设备同步对兴隆县朱家沟、六道沟、杨家台3个行政村道路进行突击抢修。
在道路抢修的现场,还有武警官兵的身影。自7月29日起,武警承德支队分两批投入210名官兵,紧急驰援六道河镇的杨家台村、朱家沟村和响水湖村。在救灾一线,官兵全力承担起群众转移、物资运送、清淤排障等急难任务。
7月30日,朱家沟村外150米的断崖挡住了救援队伍的脚步。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先遣组背着设备徒步跋涉2个多小时抵达现场,将勘探结果传回指挥部。16时,大部队携机械装备就位,6台地方工程车与武警机械的灯光在夜幕中织成一片光明的网。从当日21时到次日5时,官兵轮班作战,机械彻夜轰鸣,终于在断崖边凿出一条临时通道。
越来越多救援力量不断加入,失联村庄的道路被一点点打开。截至7月31日16时,省、市、县已协调多方救援力量开展紧急救援工作,共投入消防、武警、应急、森防、民兵等2530余人次参与救援。
7月31日,森林草原消防队伍40人分7个小组,在道路受损、车辆无法通行的情况下,最长徒步4个小时,采用手抬肩扛的方式,搬运、架设100余公斤的发电、通信设备至赵北沟、杨家台、思家岭、罗圈厂、朱家沟、小关门、南台7个村,保障电力、通信恢复。
8月1日,随着朱家沟道路被打通,六道河镇所有断交村的通村公路全部被打通。为了保障受灾群众的生活,兴隆县成立10个工作组进村,每组8人,安排20辆货车组成保障运输车队,全力做好配合救援、群众安抚、核实灾情、提供生活保障、指导灾后重建等工作,向受灾点运送面包、矿泉水、火腿肠、方便面等各类物资。
秩序重建:恢复民生保障
洪水过后,一台台挖掘机挺进山村,机械臂有节奏地起落,将混杂的石块、泥浆一点点扒开、推送;压路机则沿着刚清出的路段缓缓推进,钢轮碾碎路面残留的小碎石,把混着泥浆的砂石层一点点压实……随着道路不断恢复,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抢修全面展开。
8月2日,国网兴隆县供电公司组织204人、38辆车及15台大型机械参与抢修,当日修复受损线路9.53公里。国网河北电力等驰援的75台发电机持续补充到六道河、雾灵山等乡镇村庄。同时,统筹调配电力物资,准备电杆、变压器、导线等物资以及抢修人员力量,以“人歇机器不停”的方式,不畏艰难、连续作战,以最快速度、最大力度确保受灾地区全面恢复供电,保障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用电。
通信抢修队伍克服重重困难,推进信号恢复。
7月31日,朱家沟村网络通信中断、道路损毁,抢修人员携带30多公斤的卫星背包基站蹚水三小时到朱家沟进行网络应急保障。降雨导致多地通信中断,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兴隆分公司快速响应,启动“现场抢修+远程值班+专家支援”三级联动,多线路赶赴受灾区域抢修。针对电力中断严重区域,承德移动公司采用“油机发电+临时光缆布放”的保障方案;在河道较宽的区域,采用无人机牵引进行缆线输送布放;针对车辆无法通行的地方,抢险人员肩扛手抬卫星背包基站,徒步前行将设备运至抢修地点,竭力打通灾区通信“最后一公里”。
截至8月5日,承德移动公司先后派出43支抢修队伍奔赴22个受损较严重区域,累计投入保障人员1290余人次、应急保障车辆374辆次、应急油机164台次、应急通信车5辆、卫星背包基站6个、卫星电话5部,全力守护通信网络“生命线”。
承德联通公司组建4支应急通信保障队伍,31人紧急布放光缆9公里,安装应急基站1个,投入应急通信车1辆、卫星背包基站1个,于7月29日恢复六道河镇政府周边信号覆盖。7月30日,5名通信抢险人员扛着25公斤重的设备,徒步涉水5公里、历时5个半小时抵达朱家沟村,实现了该村的通信保障。8月1日,又派遣应急通信车,于上午9时在朱家沟开通基站通信,在保障当地百姓和外界通信的同时,也给现场应急抢险的指挥部人员、部队官兵、施工人员提供通信服务。8月1日5时23分,实现了小关门村、响水湖村、罗圈厂村三个村的信号全覆盖。截至8月2日8时,兴隆县共布放光缆82公里,抢通基站124站,六道河镇7个重点行政村全部实现通信。此外,联通河北省分公司还紧急调用1台中型复合翼无人机基站进行支援,在光缆被冲毁、道路不通无法修复的地方,实现应急通信。
与此同时,中国电信承德分公司也在有序跟进通信恢复。
凝聚合力:架起连心桥梁
在抢险救灾工作中,下沉工作队成为连接政府与群众的重要桥梁。
7月29日9时许,罗圈厂村二组的高素玲正在为断水断粮而发愁时,首批10名队员和20名消防人员蹚水2个多小时进入罗圈厂村,将物资送到村民手中。他们挨家挨户排查房屋受损情况,登记用药需求,帮村民清理淤泥。8月2日凌晨,预警消息传来,全村需紧急转移。一支由兴隆县检察院、县财政局和兴隆、蘑菇峪两个镇政府抽调的30名队员全部进村,挨家挨户敲门。3日14时,罗圈厂村安全转移140余名村民,3位行动不便的老人被轮流抬到安全地带。
据了解,灾情发生后,县级11个工作组、330名机关干部深入灾区,做好群众安抚、医疗救助、帮助安排生活、帮助解决困难4个方面工作任务。在其他受灾村,下沉工作队也在一线,为受灾群众做好保障工作。兴隆县每两天从700余人的党员干部预备队中选派新队员轮换,确保帮扶力量持续稳定。
8月6日15时40分,经过近9个小时、170公里的长途奔袭,承德县路和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的2辆钩机和2辆铲车碾过泥泞,开进六道河镇小关门村。市县两级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与企业施工队迅速汇合,共同组成一支帮扶工作组,帮助小关门村开展灾后重建。
为了更好地推进灾后重建工作,全市31支由市直部门、县直部门和企业组成的“铁三角”帮扶工作组全部下沉到对口受灾村。接下来,所有帮扶工作组将全面了解所在村的村情民情,准确掌握群众诉求,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引导群众支持配合,摸清重大问题隐患,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全面推动灾后重建,早日让百姓重新回到美好家园。
安置新生:筑牢温暖防线
7月28日清晨,76名工作人员紧急改造兴隆第二中学,几小时内完成全面消杀、水电检修和物资调配,200余张床位铺上崭新被褥,一个临时安置点迅速投入使用。安置点组建综合协调、医疗卫生、应急处置、服务保障4个工作组,为200余名受灾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在这片被洪水惊扰的土地上,这座临时安置点正用千万个细心的瞬间,编织成一张温暖的网,接住每一颗受惊的心灵,抚平每一道创伤。
8月2日,六道河中学安置点正式启用,配套医务室同步成立。第一个班组的16名医疗队员分成坐诊组、巡查组,48小时轮班坚守,为760名村民提供购药、诊疗和心理疏导服务。截至8月3日中午,已有近150名村民获得帮助。
与此同时,为了保障村民安全,六道河村、思家岭村等地,医疗和消杀工作同步推进。兴隆县组建专业的医疗救援队,组织承德军分区民兵应急营等力量,对居民住所、公共场所、水源地等关键区域进行全面消杀,避免疫情发生。
随着时间的推进,抢险救灾工作的力量不断跟进,各项数据持续更新。
截至8月5日,国网兴隆县供电公司共安排780名抢修人员、120辆抢修车辆、3台发电车、175台发电机,在灾情一线全力以赴开展应急抢修工作。挂兰峪镇已经恢复供电,六道河镇供电区域16个村已经恢复电网供电。通信方面,六道河镇20个村实现通信基站全覆盖,正在抢修周边镇村通信,预计8月13日全部正常恢复使用。
8月6日,大型设备全部进驻受灾一线,开展“恢复农田、疏浚河道、修缮房屋、清理淤泥”支援工作。
……
受灾的村庄里,挖掘机正在破碎的山坳里作业,重建家园的号角已经吹响。在这场与洪水的较量中,各方力量汇聚成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守护着每一个生命,也孕育着新的希望。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