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 焦帅
“师傅,您把铲车开到下面200米的位置,河道旁边的淤泥还得铲一下。”8月7日,兴隆县六道河镇赵北沟村党支部书记王生已投入到灾后重建的紧张工作中。
此前,由于连续的强降雨,赵北沟村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侵袭,村里道路多处坍塌、水电中断、部分房屋损毁,村庄陷入了困境中。连日来,村党支部始终将村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力做好村民转移、物资发放与情绪安抚等工作,积极开展自救,在危难中成为守护村民的“主心骨”。
“快!挨家挨户查看情况,赶紧带着大伙儿往安全地带转移!”7月28日晚,洪水汹涌而至的危急时刻,村部里王生的声音格外洪亮。话音刚落,村干部们便快步冲向村里,挨家挨户协助村民转移。
“大家都跟上!脚下留神,千万别滑倒!”王生大声喊着。雨越下越急,原本就分散在大山中的村民们,此刻更显得零散难聚。从村部通往各家的路很窄,如今被雨水一泡,稍不留意就可能摔倒。
村干部们带头走在最前面,遇到滑坡地段,直接手脚并用地往上爬,溅起的泥浆糊满了裤腿。身后的村民看着他们满身泥污却依旧坚定的背影,没有一个人掉队,更没有一个人说要回头。
当救援物资运进来时,村党支部当机立断:“优先把面包、矿泉水分给最需要的人!”村干部们便迅速分工,抱着物资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各家赶。
一踏进乡亲们的屋门,浓重的不安情绪便扑面而来。有人望着墙根浸出的水痕,忍不住地说:“这水到底啥时候才退啊?房子怕是要撑不住了。”村干部高秀云将物资递到大家手中,温和地说:“大家别害怕,我们先把你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放心,救援人员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一定会把咱们都平平安安地接出去!”她的话像颗定心丸,让原本焦灼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眼里也多了几分安稳。
“不能等!得让乡亲们夜里能看见路,我得赶紧带上物资送过去。”8月1日,住在县城的村干部张国中听说道路抢通了,立刻联系了同样在县城居住的村民董国英、王凤香,三人在县城买了蜡烛和其他物资,急忙往村里赶去。
“张婶,这蜡烛您收好,夜里别摸黑走路。”拿到蜡烛后,村干部便分发给乡亲们,看着乡亲们点亮灯光的笑脸,张国中抹了把脸上的汗,笑着说:“值了!”
这样的场景一直持续到8月2日。“全村要进行集中转移,大家回去相互通知一下,一定要通知到每一个人。”村党支部收到消息后,王生立即向各村组长传达。最终,在村党支部和救援队伍的不断努力下,全村110名常住村民,安全转移至六道河中学安置点。
村民们到达安置点之后,村党支部的工作还在继续。村干部们来到安置点,细致询问他们当下的生活状况,对投亲靠友的村民逐一拨通电话或实地探访,确认他们是否平安、生活是否有保障。“只有乡亲们都安排稳妥了,我们的心里才踏实。”王生说。
“有了政府的关怀,我们更要主动担当,带领乡亲们积极开展自救,把家园重新建起来。”如今,赵北沟村干部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脚踩泥泞的村道来回奔波,积极开展恢复重建工作,那些忙碌的身影正是洪水中屹立不倒的“移动堡垒”,生动诠释着基层党组织的责任与担当。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