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 娄丽双
8月8日清晨,兴隆县六道河镇二道河村的山坳里飘着蒙蒙细雨。偏道沟的泥泞路上,8台小型挖掘机正“突突”作业,铲斗带起混着雨水的泥浆,溅在黄色的机身上。村民付秀文攥着衣角在雨里站了半小时,见施工队长探头,她赶紧上前:“师傅,这边还得再往里修修,里头果树密,收秋时三轮车能多开进去两步。”
再过不久,漫山的板栗、山楂就要红透了,可一场大水冲毁了30多公里的通组路,往年能开到山脚下的收购车,如今根本进不来。“就盼着这些果树能多有点收成,路不通可咋办?”付秀文的话里带着焦急。
急的不止是村民。8月5日,市城管局与兴隆县委政法委的下沉干部赶到村里,眼前的景象让人心沉:31户房屋过水,6座桥梁断成几截,29头牲畜没了踪影,最要命的是那被大水冲毁的30公里通组路——这是村民秋收的“生命线”。
“钱和设备我们来!”承德鹏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朋跟着工作队看完现场,当场拍了板。回去便筹集了100万元资金,8台适合窄路作业的小型挖掘机、装载机碾着泥泞开进了村。
“路窄,大型机械进不来,咱就用‘小个头’一点点儿啃,10天内必须让收秋的车能走!”承德鹏鸣房地产公司现场负责人王鹏抹了把脸上的雨珠,指着图纸上的北沟墓地路,“那1.5公里也得修,不能让乡亲们办事犯难。”
雨里的工地上,下沉干部们没闲着。市城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丛培洲拿着登记表,挨家核对常住的269户受灾情况,“谁家的玉米绝收了,谁家的羊被冲走了,这都得核对登记好,后续帮扶才能精准。”不远处,村“两委”干部正领着施工队清淤,3公里的淤泥路段已经清出了半条道。
付秀文看着挖掘机一点点儿拓宽路面,脸上的愁云散了些:“干部和企业这么帮咱,今年秋收肯定误不了。等秋收了,我请大伙儿吃新摘的山楂!”雨还在下,但二道河村的重建路上,已经透着秋收的希望。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